成语:鱼龙曼衍 拼音:yú lóng màn yǎn
释义:原指古代杂技中鱼形、龙形的变幻表演。后形容事物繁杂或变化多端(多含贬义)。
出处:《汉书·西域传赞》:“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,作巴俞都户、海中砀极、漫衍鱼龙、鱼抵之戏以观视之。”

成语:驷马仰秣 拼音:sì mǎ yǎng mò
释义:形容音乐极其动听,连马也停止吃草,仰头倾听。后泛指艺术作品感染力极强。
出处:《荀子·劝学》:「伯牙鼓琴,而六马仰秣。」(注:部分文献作「驷马仰秣」,实为「六马仰秣」的衍生表达)

成语:治丝益棼 拼音:zhì sī yì fén   释义:整理蚕丝时找不到头绪,反而越理越乱。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错误,导致问题更加复杂。   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

成语:坦荡如砥
拼音:tǎn dàng rú dǐ
释义:字面指平坦如磨刀石;比喻地势广阔平坦,或人心胸开阔、光明磊落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周道如砥,其直如矢。”

成语:擢发难数
拼音:zhuó fà nán shǔ
释义:擢:拔。拔下头发来数都难以数清。形容罪行极多,无法计算。
出处: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,尚未足。”

成语:披沙拣金
拼音:pī shā jiǎn jīn
释义: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。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细心筛选,提取精华。
出处:唐·高仲武《中兴间气集·崔峒》:“崔拾遗文采炳然,意思方雅……斯亦披沙拣金,时时见宝。”

成语:桑枢瓮牖
拼音:sāng shū wèng yǒu
释义:枢:门轴;牖:窗户。用桑木做门轴,用破瓮做窗户。形容家境贫寒,居室简陋。
出处:《庄子·让王》:“原宪居鲁,环堵之室,茨以生草;蓬户不完,桑以为枢而瓮牖。”

成语:拿云攫石
拼音:ná yún jué shí
释义:攫:取。形容古树高耸入云,枝干悬空,姿态奇特,气势雄伟。 出处: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草河录》下:“厅前多古树,有拿云攫石之势。”

成语:雨膏烟腻
拼音:yǔ gāo yān nì
释义:形容花草树木在烟雨滋润下显得肥美润泽的样子。
出处:宋·柳永《剔银灯》词:“艳杏夭桃,垂杨芳草,各斗雨膏烟腻。”

成语:葄枕图史
拼音:zuò zhěn tú shǐ
释义:葄:垫衬。形容沉迷于书籍文献之中,终日与图书为伴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李揆传》:“揆病取士不考实,迂学陋生,葄枕图史,且不能自措于词。”

成语:计日程功
拼音:jì rì chéng gōng
释义: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,形容进展快,有把握按时完成。
出处

  1. 梁启超《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》:“法治国虽进不必骤,而得过进尺,计日程功。”。
  2. 《礼记·儒行》:“程功积事,惟贤以尽达之。”。

成语:苍黄翻覆
拼音:cāng huáng fān fù
释义:比喻变化不定,反复无常。原指丝染成青色或黄色后颜色容易改变,引申为人的态度、行为或局势多变,难以预料。
出处

  • 最早出自《墨子·所染》:“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。’”。
  • 南朝·齐·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引用:“岂期终始参差,苍黄翻覆。泪翟子之悲,恸朱公之哭。”。

成语:昊天罔极
拼音:hào tiān wǎng jí
释义:原指天空广大无边,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其深厚,难以报答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。”。

成语:蒹葭倚玉
拼音:jiān jiā yǐ yù
释义:蒹、葭:低贱的水草,比喻微贱的人;玉:比喻高贵的人。指地位低微的人依附地位高贵的人,也用作谦辞,表示自己与对方地位悬殊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小女娇痴慕学,得承高贤不弃,今幸结此良缘,蒹葭倚玉,惶恐惶恐。”。

成语:牛衣对泣
拼音:niú yī duì qì
释义:原指睡在牛衣(牛御寒的草编覆盖物)中,夫妻相对哭泣;后比喻夫妻共同忍受贫困的生活,或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境况。
出处:《汉书·王章传》:“初,章为诸生学长安,独与妻居。章疾病,无被,卧牛衣中;与妻决,涕泣。”。

成语:偶烛施明
拼音:ǒu zhú shī míng
释义:两支蜡烛同时发光,比喻两种事物相互配合,相得益彰。
出处:汉·王符《潜夫论》:“尧舜之德,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,前烛照之,后烛益明,非前烛昧,后烛彰也,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。”

成语:繁丝急管
拼音:fán sī jí guǎn
释义:形容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,多指音乐演奏的热闹场景。
出处:唐·韦应物《酒肆行》:“桃花飘俎柳垂筵,繁丝急管一时合。”

成语:人莫予毒
拼音:rén mò yú dú
释义:原意为“没有人能伤害我”,后多形容狂妄自大、目空一切的心态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及楚杀子玉,公喜而后可知也,曰:‘莫余毒也已。’”(注:“人莫予毒”为后世演变形式)

成语:泣歧悲染
拼音:qì qí bēi rǎn
释义:因见歧路而哭泣,因见染丝而悲伤,比喻人因外界影响而迷失方向,感到悲哀。
出处:典出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杨子见逵路而哭之,为其可以南可以北;墨子见练丝而泣之,为其可以黄可以黑。”

成语:好古敏求
拼音:hào gǔ mǐn qiú
释义:喜好古代文化,勤奋探求学问。形容热爱传统学术并努力钻研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敏以求之者也。”

成语:浮文巧语
拼音:fú wén qiǎo yǔ
释义:指华丽而空洞的言辞,形容言语浮夸不实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宜人人自效,而虚谈废务,浮文妨要,恐非当今所宜。”

成语:舆人之诵
拼音:yú rén zhī sòng
释义:舆人:众人;诵:陈述。指众人的议论或舆论。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听舆人之诵。”

成语:刻木为吏
拼音:kè mù wéi lì
释义: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,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。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。
出处:《汉书·路温舒传》:“画地为狱,议不入;刻木为吏,期不对。”

成语:如汤沃雪
拼音:rú tāng wò xuě
释义:汤:热水;沃:浇。像用热水浇雪一样,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。
出处: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小饭大歠,如汤沃雪。”

成语:鹤归华表
拼音:hè guī huá biǎo
释义:原指丁令威化鹤归乡的典故,后多比喻人才归国效力或感叹人世变迁,亦可用于表达对逝者的追思(因古人称逝世为“仙逝”)。
出处:晋·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一:“丁令威,本辽东人,学道于灵虚山。后化鹤归辽,集城门华表柱……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学仙冢垒垒。”

成语:百卉含英
拼音:bǎi huì hán yīng
释义:卉:草的总称;英:花。形容百花盛开的春日景象,也比喻太平盛世中人才辈出、各显其能。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开岁发春兮,百卉含英。”

成语:熊经鸟伸
拼音:xióng jīng niǎo shēn
释义:古代导引养生术中的动作,模仿熊攀树悬吊和鸟类伸展肢体,用以强身健体。后泛指养生之术或柔韧舒展的姿态。
出处:《庄子·刻意》:“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熊经鸟申(伸),为寿而已矣。”

成语:鹤骨松姿
拼音:hè gǔ sōng zī
释义:形容人清瘦挺拔,如鹤般清癯,似松般傲然。多用于赞美老人或隐士的风骨气度。
出处

  1. 唐·郑谷《少华甘露寺》诗:"鹤骨松姿气貌嘉,睡龙深处藏烟霞。"
  2. 元·王恽《题张御史兄画像》诗:"鹤骨松姿冰雪颜,随时逐分乐安然。"

成语:恪遵功令
拼音:kè zūn gōng lìng
释义:严谨地遵守法令或规章制度,形容严格遵守规定,不敢有丝毫违背。
出处:出自晚清小说《制台见洋人》,原文为:“卑府自从殿试,朝考以及考差、考御史,一直是恪遵功令,写的小字,皇上取的亦就是这个小字。”

成语:渤澥桑田
拼音:bó xiè sāng tián
释义:渤澥,渤海的古称。大海变成桑田,桑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巨大,与“沧海桑田”同义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送乔仝寄贺君》诗之二:“不惊渤澥桑田变,来看龟蒙漏泽春。”

成语:鬼出电入
拼音:guǐ chū diàn rù
释义:形容行动迅疾,像鬼神一样飘忽不定,如闪电般迅速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鬼出电入,龙兴鸾集。”

成语:白往黑来
拼音:bái wǎng hēi lái
释义:比喻变化极大,或形容事物反复无常。
出处:《列子·说符》:“向者,使汝狗白而往,黑而来,岂能无怪哉?”

成语:龙兴鸾集
拼音:lóng xīng luán jí
释义:比喻贤才汇聚或祥瑞降临,形容人才济济或盛世景象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鬼出电入,龙兴鸾集,钧旋毂转,周而复匝。”

Built with LogoFlowershow Cloud